[推甄攻略] 推甄選老師的策略性問題 (機械系適用)

推甄
是成績好的人用來升學的一種方法
但全台各地
成績好的人比比皆是
要怎麼突破重圍
取得推甄的名額?



在這邊教大家一個小技巧
就我們所知
機械系大致上分五個組別
1.系統控制組
2.固體力學組
3.流體力學組
4.設計製造組
5.生醫工程組
各個學校機械系收取的各個組別 人數都不一定

詳細情況可以去各個系上官網查詢當年度所開的人數

就我所觀察來說
熱門程度(報考人數)

自控>固力>=熱流>設計製造>生醫工程

所以每年的固力組 報考人數都是嚇嚇叫
每年都有很多成績好的人搶破頭去擠這些名額
位置都被成績好的人搶走了
那成績相較普通的人該怎麼辦?
好的,講到這邊,大概有一些人會開始後悔為什麼當初不考好一點
當初為什麼會這樣的頹廢等等~

那我就來說說我的想法

解決這種問題很簡單
粗略分成三種解決方法
1.大二大三成績拼好一點
2.不要報考“很夯”的組
3.打掉重練---考轉學考


在這邊主要介紹第二種方法

2.不要報考“很夯”的組,我稱之為『捨遠求進』

捨遠求進是勸學弟妹們
不要報考“很夯”的組

我之所以選擇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是在一次與老師聊天所體悟的心得
那時候導生聚,他知道我們那時候剛好正要開始準備推甄資料(9月)
他問我說:“未來推甄的時候,你是以選老師為主,還是選組別為主?”

當時我就心裡想著,這兩個問題不是差不了多少嗎?
A組的老師,研究領域不就是A方向嗎?
B組的老師,研究的方向,不就是B方向相關嗎?

現在看起來,我還太嫩了XD

老師之所以這樣子問我們問題是因為他知道
“選組別的差異不大,重點是教授研究方向”

為什麼說組別的差異不大呢?
這邊指的差異,不是指說在上課,面試,考試上的差異
而是在於說
“以後實驗室論文出產方向的差異”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原因是因為,
同一位教授可能會開“A的缺”與“B的缺”
或者“A的缺”與“C組的缺”

因為一個研究方向(論文方向),可能會用到很多面向的知識,
可能不單單只是一個組別的專業範圍就能解決的
很多時候會跨組別

舉我同學(機械系)的例子來說
他是申請清大“固體力學組”
但他目前是在清大某教授的實驗室,
那間實驗室每年收五位,3個自控組2個固力組
而他就是其中一位固力組的學生

該實驗室他們的研究方向偏向馬達,機械運作,磁訊號,控制類的範疇
除了這部分的研究範圍外,結構方面可能也需要人手來協助
所以老師開了一個固力組的缺額

講到這邊好像感覺沒什麼,但再多想想一點
難到老師就只會讓固力組的學生做固力組該做的事
其他自控的事情交給自控組的學生?
“不會”
那老師會怎麼做?
叫學生“都要學,都要做”
導致我朋友跟我抱怨說
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固力組還是自控組了
也就是說要以“選老師為主,還是選組別為主”
主要要看的是老師的”研究方向“
組別其實在教授的眼中算是較”次要“的東西,教授專注在於”解決問題“

再舉一個例子~
我在中興大學的時候,有兩位教授的研究內容都是大略相同的
都在研究工具機在運作的過程中會產生振動,而我們該如何避免這個振動
我們先來猜猜看這個研究內容,屬於哪個組別?

答案是:自動控制組

but !!!

神奇的是,同樣的研究內容,
一個老師在系統控制組,一個老師卻在固體力學組
怎麼會這樣子呢?當時老師給我的答案很簡單
”因為當時系上就是缺少了固力組的老師,所以即時研究內容相當,
但系上缺少的職缺的還是“固力組的老師”
所以雖然研究方向偏向自控組的“振動”
但還是『掛名』在固體力學組,而不是在自動控制組“

所以回過頭來,之所以供大家一個思考方向
”不一定要報考夯的組別“
不代表你沒機會達到你想要的研究內容
也就是說
說不定你報的是相對好上的C組
但你實際來說,你的研究內容是偏向A組的內容
那組別的重要性,是不是就降低了?

預祝大家推甄成功
推甄相關文章連結:

[推甄攻略]13分鐘了解推甄時間軸
[推甄攻略] 01推甄概述 (理工科系適用)
[推甄攻略] 02基本假設 (理工科系適用)
[推甄攻略] 03自傳撰寫 (理工科系適用)
[推甄攻略] 04讀書計畫 (理工科系適用)
[推甄攻略] 05台清交成學校推甄資料小細節 (理工科系適用)
[推甄攻略] 06面試攻略 (理工科系適用)
[推甄攻略] 07面試小細節
[推甄攻略] Q&A (理工科系適用)
[推甄攻略]技巧一:如何盡可能的認識研究所老師?
[推甄攻略]技巧二:如何找老師面談?
[推甄攻略]技巧三:ptt搜尋法
[推甄攻略]推甄選老師的策略性問題(機械系適用)
[推甄攻略]中興機械107年推甄榜單
[推甄攻略]中興機械108年推甄榜單
[推甄攻略]就業後回來讀研的那些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