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讀書心得] 灰階思考 第二部 備糧 建構判讀的作業系統

 序論

節錄

對事情傾向質疑,日後不論是工作或投資,還是看財經新聞與政治新聞,每當我聽見任何答案或指示時,總不由得去想,真的是這樣嗎?會不會還有更好的解方?甚至是這個命題本身會不會就有問題?

當心中出現問號,我就會不斷想找線索印證,而我展現出來的學習方式是雜學派,什麼都學丶什麼都好奇。因我明白,重點不是我看見什麼,而是還有什麼是我沒看見的?而會不會我沒看見、不經意輕視的,結果卻是致命的冰山?

「備糧j ,是比喻上戰場、進場投資前的種種準備,面對多變的市場,說穿了就是學習二字。

巴菲特說過: 「分散投資是為了保護無知。但對於知道自己在幹麼的人,沒什麼意義。」

我們買罐可樂時多付10 %會覺得被搶,但買股票時買貴了10% ,很多人卻是一點咸覺都沒有,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買貴了。只要在股市裡做幾個低端的錯誤,就足以讓你喝一輩子的可樂,你就當成是默默地存了一大筆可樂基金吧。

「先去市場旁蹲著看。 j 股票市場是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加入,並瞬間把畢身積蓄賠光的地方。

GPT 心得

  1. 瑞·達利歐的醫療經歷

    • 瑞·達利歐被診斷出巴瑞特氏食道症,可能引發食道癌。
    • 他諮詢了四位醫生,得到不同的建議,最終發現診斷有誤,並不需要手術。
  2. 作者的類似經歷

    • 作者小時候也曾被醫生建議動手術,但最終發現不需要。
    • 這些經歷讓作者對事情保持質疑態度,並在工作和投資中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
  3. 學習與投資的態度

    • 作者強調雜學的重要性,認為學習不應該局限於單一領域。
    • 在投資中,作者傾向於多方面了解,不僅僅局限於一種策略。
  4. 分散投資的觀念

    • 作者認為分散投資是面對風險的一種方法,但也需要找到平衡,不必過度分散。
    • 引用了巴菲特的觀點,強調對於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分散投資的意義不大。
  5. 投資中的準備與耐心

    • 投資需要充分的準備和學習,就像種植糧食一樣,需要時間和技巧。
    • 作者強調耐心的重要性,避免急於求成。
  6. 實際操作與經驗

    • 作者建議在進入市場前先觀察學習,但也不要過於猶豫,實際操作的經驗同樣重要。
  7. 智慧與風險管理

    • 引用了塔雷伯的觀點,強調教育應該增加智慧,而不是增加風險。
    • 在投資中,應該不斷學習和質疑,避免盲目相信單一觀點。

這篇文章通過瑞·達利歐的故事和作者自身的經歷,強調了在投資和生活中保持質疑態度、多方面學習和準備的重要性


第五章 輸家的絕招

節錄

一意孤行從來不孤單,背後往往是我們好幾種天性的綜合。而一意孤行的好朋友,就是抗拒改變,一樣是大腦內建的 bug 

當精子進入卵子後,卵子就會自動啟動封閉機制,好阻止其他精子進入,而人類大腦也有喜舊拒新的傾向。

《銀河便車指南》的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 (Douglas Adams) 也曾提出了三個時期對新科技的反應:
你出生時所見的一切都是正常且普通的,就只是世界運作該有的樣子;
在你 15 到 35 歲時發明的任何事物是新穎、令人興奮且具有革命性的,你可能還因此找到一份工作;
在你35 歲以後才發明的事物則是違反自然規律的。

人心雖是喜新厭舊,但人類的大腦卻是喜舊厭新,會傾向於封閉腦袋、抗拒新知。當我們腦中永遠只有同一類知識,我們自然也就容易「一意孤行j ,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其他的選擇。這也就是所謂當我們手中只有鐵鎚時,看什麼都像是釘子。

每當革命性想法或產品問世時,總會招致世人一波又一波的非議

同溫層效應、拜神心理,都會讓我們更離不開一意孤行,因為有強大的力量牽引著我們,而抗拒改變的大腦,更會幫我們把錯的事情,一一自動合理化,於是我們會視而不見眼前的小警訊,甚至對於強烈的訊號都能自圓其說。

懷疑丶了解丶動腦

每當我們看見新的路、聽見新的消息,特別這是與你的投資完全背道而馳時,請一定要訓練自己,先從對方的角度來思考,而非一笑置之或是嗤之以鼻。

絕對不要假設提出這個觀點的人,只是異想天開或智商不足。最不該的就是根本沒先去理解對方論點就直接忽略,倚老賣老的心態、抗拒改變的人性,只是廉價賣掉自救的機會。

如果說你配置得宜,動用一點部位去來個信仰之躍,我個人覺得無傷大雅,但要注意:窮人想賭博翻身,富豪想保本成長。

 GPT重點


  1. 連續技與人性弱點

    • 人性中的弱點可以像格鬥遊戲中的連續技一樣,層層疊加,最終對投資績效造成重大傷害。
    • 主要的弱點包括「一意孤行」和「抗拒改變」。
  2. 大腦與卵子的類比

    • 人類大腦有喜舊拒新的傾向,這與卵子在受精後阻止其他精子進入的機制類似。
    • 這種傾向使得新思想和新知識難以被接受,從而導致一意孤行。
  3. 伊隆·馬斯克的例子

    • 馬斯克的太空夢和SpaceX計劃曾遭到阿姆斯壯等人的反對,但他最終證明了自己的理念。
    • 這說明了革命性想法和產品常常會遭遇非議,但最終可能會取得成功。
  4. 牛頓與股票投資

    • 牛頓在1720年投資南海公司的股票,最終因貪心和一意孤行而遭受重大損失。
    • 這例子強調了貪心和一意孤行的危害。
  5. 避免一意孤行的方法

    • 對於新知和相反意見應該保持懷疑,但更應該動腦去驗證。
    • 不應該忽略對方的論點,而是要理解並評估其合理性。
  6. 成功的例子

    • 一些一意孤行的投資者最終取得了成功,例如早期投資比特幣的人。
    • 這些例子顯示了一意孤行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帶來好結果。
  7. 總結

    • 人性的弱點會組合成負面的一意孤行,但通過訓練自己的反應和思考方式,可以取得正向的能力,應對不確定的市場。

這篇文章強調了在投資中保持開放心態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多個實例來說明這些觀點。


第六章 加工食品與知識

節錄


現在許多人都是透過 Google 和網路自學投資理財,這種方法雖然便宜、快速,但會面臨的關卡正是如何發覺,甚至處理部分「知識有毒j 的強大副作用。

在網路普及前,人們學習的難題是如何取得資訊,就像我學長得南征才能習得滑板的招數。
而網路發達後,我們最大的挑戰,反而變成是如何在海量,甚至是廉價的資訊與知識中,過濾掉龐大雜訊,通過層層關卡,找到有益的知識。

13F報告,或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報、上市前的公開說明書S1 /S1-A等,就是原型知識。

與其閱讀媒體斷章取義、譁眾取寵的解讀或批判,我建議不如自己下來看門道,即便一開始會花比較多的時間,但辛苦不會白費,看久了之後,大家一定會有自己的理解與判斷 。

網路上流傳一則笑話,說很多人買股票的消息來源經常是「3F」 : Family 、Friends and Fools, 也就是家人、朋友與傻瓜

大多原型資訊不易閱讀,而且要投入大量時間,若沒有心理準備或客觀條件,可能持續不久。

建議不一定要做主動投資,選擇市值型、被動 ETF也是很好的選擇。

若喜歡主動投資,堅持要自己選股,就必須大量閱讀原型知識,因為那是訓練判讀力的基本功,而閱讀久了,速度自然也會愈來愈快。

不論是劣質的加工知識或加工食品,其成功之處就在於,明明是很糟的產品,卻偏偏讓人想一口接一口,甚至是上癮。
太多媒體擅長以聳動、駭人的標題不斷吸引我們的眼球,讓我們一個一個點進去,但看完之後,卻又從未滿足、從未得到真正的答案,於是疑惑仍在、求知慾仍在,我們只好又繼續點下去,成了點閱率的祭品。

GPT心得

  1. 原型食物的概念

    • 原型食物指的是未經加工的天然食物,如蝦子、豬肉、香菇和雞肉等,相對於加工食品如蝦餃、熱狗、炸香菇丸和雞肉丸。
    • 加工食品通常添加了人工化學香料,雖然口味吸引人,但對健康不利。
  2. 加工知識的危害

    • 許多媒體和專家會對資訊進行解讀和包裝,形成所謂的「加工知識」。
    • 這些加工知識未必都是正確的,尤其是在網路上自學投資理財時,容易受到錯誤資訊的影響。
  3. 網路學習的變革

    • 網路改變了學習的方式,讓資訊取得變得更加容易。
    • 然而,這也帶來了過濾資訊的挑戰,需要在海量資訊中找到有益的知識。
  4. 原型知識的重要性

    • 就像原型食物一樣,應該追求原型知識,如13F報告、財報和上市前的公開說明書等。
    • 這些原型知識雖然閱讀起來較為困難,但能提供更準確的資訊。
  5. 大師的見解

    • 閱讀投資大師如巴菲特、霍華·馬克斯和瑞·達利歐的文章和備忘錄,可以獲得深刻的見解。
    • 這些大師勇於更新和修正自己的價值觀,提供了穩重和理性的投資觀點。
  6. 慎選資訊來源

    • 在網路時代,免費的資訊往往最貴,因此需要慎選資訊來源。
    • 應避免被劣質的加工知識和媒體的聳動標題所吸引,專注於有價值的原型知識。

這篇文章強調了在現代社會中,選擇和過濾資訊的重要性,並建議讀者多關注原型知識和大師的見解,以提升自己的判斷力和投資能力。


第七章 沒看見的才是重點?

節錄

不論是人生或投資,重點往往不是我們看見了什麼,而是我們沒看見的是什麼?

注意,看「很多 j 與看「多元j 又是兩回事。如果只是看了很多單一訊息來源,那比較像是在壯膽或是嚇自己,因為你收到的訊號往往會有相當的一致性。要避免上述的情形,有個簡單的做法,就是閱讀國內外很多券商和研究機構的報告,這些都能輕易取得,也是人家花了一堆時間整理的資料。

預判並提早布局的投資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正確,所以
a) 不重壓、 
b) 分批投入進場丶 
c) 看錯認輸,這些風險概念的 abc 都要有。

在一個題材還沒完全發酵的時候,往往都是最好賺的,你承受了提早進場、局勢不明的風險,相對的也比較能期待高額的報酬;
晚進場的人確定性高了,但業績和展望就會進入秤斤論兩的階段,這時股價一般來說就比較沒有爆發力。

GPT 心得

  1. 養狗的初衷與困難

    • 作者的太太 Liza 一直想養狗,但作者因為時間有限而一直拒絕。
    • 最終在 2020 年,作者答應了太太,並在宜蘭的流浪動物中途之家認養了一隻捲毛土狗 Choco。
    • 養狗確實如作者所預期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每天需要帶狗出門放風。
  2. 意外的健康改善

    • 養狗後,作者的乾眼症逐漸好轉,這是因為養狗讓他有了更多的短暫休息時間,減少了壓力。
  3. 心理與情感的變化

    • 養狗後,作者變得更有人情味,甚至會抱著狗睡覺,這讓他的太太感到驚訝和滿意。
  4. 投資與生活的啟示

    • 作者通過養狗的經歷,反思了自己在投資和生活中的視角問題。
    • 他強調了在投資中,不僅要看到眼前的現象,還要注意那些未被看到的「大猩猩」。
    • 提到心理學家奈瑟的注意力錯覺實驗,說明過度專注可能會忽略重要的事物。
  5. 投資策略與心態

    • 在投資中,應該退一步看全局,避免因情緒波動而做出錯誤決策。
    • 強調了多元化閱讀和信息來源的重要性,以避免單一視角帶來的偏見。
    • 提到在市場不明朗時提前布局的重要性,但也要有風險管理的意識。
  6. 市場觀察與自我反思

    • 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投資新藥廠時的經歷,強調了市場的看法比個人的看法更重要。
    • 提到在投資中保持謙卑的重要性,因為往往看不見的因素可能影響最大。

這篇文章通過養狗的經歷,延伸到投資和生活的哲理,強調了視角和心態的重要性。


第八章 贏家特質

節錄

閱讀是非常好的習慣,透過幾百塊的價錢就能得到大師們的價值所在和畢生經驗,可說是投報比極高的事情。

一個人的過往可以由歷史成就定義,但未來則是由動機和能力決定,而且沒有上限。

成功的大師們通常有幾個重要美德,那就是「樂觀」、「耐心」 、 「承擔風險」 。

樂觀

樂觀,但不是傻天真,樂觀並不是無腦地對自己的信心爆棚,而是具有預見未來的雙眼與堅定前行的雙腳。

樂觀的出發點是建立在充分準備、遠見、熱忱、動機和逐步成長,即便步伐不大也沒關係,重點是持續地前進。

最好的樂觀者會「觀」見問題和不足,再「樂j 以面對挑戰,相信只要頭洗下去、認真做,就能期待好事發生,而即便撞到滿臉是灰,也不會自怨自艾,而是爬起來繼續向前衝。

耐心

耐心,要翻倍,但不要翻車

巴菲特曾說: 「人生就像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溼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 」

若是過度讓自己曝曬在過短的刺激反應之下,迷失長遠大道就是必然的悲劇。

當我們一心追求短線獲利時,就容易忘記投資的本質是買進一家公司未來的現金流,而這不會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

承擔風險

行動,並承擔風險

空有想法、但不敢執行,就是少了行動力。原因肯定有很多,其中主因大概就是害怕失敗、不願承擔風險,或是一堆難以名狀的理由,像是「感覺」 時機未到 。

失敗要趁早,多失敗幾次,會堅韌我們的心性和判斷力 。

GPT心得

閱讀習慣

  • 快速翻閱:作者喜歡快速翻閱每本書,先抓住大概內容,再挑選感興趣的部分深入閱讀。
  • 查劇透:作者熱衷於查劇透,認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避免浪費在不值得的電影或書籍上。

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質

  1. 樂觀

    • 成功人士對未來持正向樂觀的態度,但這種樂觀並非盲目,而是基於充分的準備和遠見。
    • 例子:馬斯克在市場不看好的情況下,仍堅持推動電動車和SpaceX。
  2. 耐心

    • 耐心是成功的關鍵,巴菲特形容人生如雪球,需要找到濕雪和長坡道。
    • 例子:亞馬遜專注於穩健、長線發展,避免短期的驚人效益。
  3. 承擔風險

    • 成功人士敢於承擔風險,並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 例子:創業者在面對失敗時,能夠堅韌不拔,從中學習並改進。

其他觀點

  • 閱讀的價值:透過閱讀可以獲得大師們的價值觀和經驗,訓練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能力。
  • 企業發展: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推出新產品,才能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 個人成功定義:成功的定義應該是個人化的,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和追求都不同。

這些觀點和習慣展示了作者對閱讀和成功的深刻理解,並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和啟示。


第九章 繫上質疑力這條安全帶

節錄

「質疑j 是一件很必備的學習,但往往人性習慣跟著規矩走,又或者是被灌輸要「合群j ,反倒讓我們忘了質疑的必要性。
「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
很多規矩是設給不聞不問的人看的,而隨著手腕變粗,談判的力道也會直線上升。
在投資市場上更因騙子太多,所以質疑力就跟開車上高速公路必綁安全帶一樣重要。
質疑是態度,求證是行動
質疑力就是求證,懂得求證的人,就能洞燭先機,立刻行動,避開危機。

GPT重點

軍中經歷

  • 軍中規矩:作者描述了軍中的嚴格規矩和自己因質疑這些規矩而遇到的困難。
  • 蚊帳事件:為了應對炎熱的環境,作者和同袍將蚊帳丟到隔壁寢室樓頂,結果被排長發現並懲罰。

質疑的重要性

  • 學習與成長:質疑是學習的重要部分,但在某些環境中(如軍隊),合群可能更重要。
  • 職場應用:在機師訓練中,質疑和溝通被強調為避免空難的重要手段。

投資中的質疑

  • 投資決策:質疑能幫助投資者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例如選擇合適的ETF和槓桿交易。
  • 實例分享:作者分享了自己通過詢問券商客服降低利息的經歷,強調了質疑和談判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的質疑

  • 購物砍價:作者回憶了父親購物時砍價的經歷,並認為很多規矩是可以談的。
  • 牛排烹飪:不同名廚對煎牛排的方法各有不同,這說明了質疑和個人喜好的重要性。

質疑與求證

  • 資訊爆炸:現代人因資訊過載而不習慣質疑,應慎選資訊來源。
  • 實踐求證:作者強調了親自求證的重要性,並舉例說明如何通過實踐解答疑問。

結論

  • 質疑力的重要性:質疑力如同安全帶,能幫助我們避開危機,做出更好的決策。

這篇文章強調了質疑在各個方面的重要性,從軍中經歷到投資決策,再到日常生活,質疑和求證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第十章「學 」不到的東西

節錄

投資上有一項智慧,是不論我們怎麼學,都學不到的,那就是下場的經驗。

應該許多人初入股市投資之際,都相信自己是鐮刀,別人都是韭菜, 「我是來大開殺戒的」。

進市場半年,看幾本理財書之後,就會靜靜地說: 「嗯,投資其實滿難的。」

十年之後又謙虛無比: 「年輕人,坐下來,讓我娓娓道來。」

在沒那麼聰明時容易輕易且大膽出手,而學到東西後,卻又可能變得畏首畏尾,因為發現了自己當初的輕狂,深怕犯錯。


如果股票都做不好,就不要去玩期貨;期貨如果做不好,就別去碰權證。

小額投入,腳尖試水溫,小額,是會根據每個人的資產、每個人的承受力不同而有所不同。最初投入時,先只投入可動用資金的 5 %到10% 

所謂可動用的資金就是閒錢,而閒錢的意思是,這筆錢不會是我們兩年後要用的出國學費,或四年後要支付的買屋頭期款。

股市中最容易發生巨額虧損的,是菜到不行的菜雞與很資深的老鳥。這兩種類型的人,雖然知識、經驗含金量完全不同,但大致相同的是,對自己的信心指數都十分高漲。

GPT心得

  1. 實戰經驗的重要性

    • 模擬交易和實際操作的差異:模擬交易中可能表現優異,但實際操作時,因為情緒和壓力的影響,績效往往不如預期。
    • 初吻的比喻:某些經驗必須親身體驗才能真正理解。
  2. 信心曲線

    • 初學者的過度自信:初學者往往因為無知而過度自信,但隨著學習和經驗的增加,會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 經驗與知識的詛咒:過度自信可能導致忽視新變化,甚至嘲笑新事物,從而錯失機會。
  3. 投資心態與策略

    • 小額投入:建議新手以小額資金進入市場,避免開槓桿,逐步累積經驗。
    • 閒錢投資:使用不影響生活的閒錢進行投資,避免因為急需用錢而做出錯誤決策。
  4. 知識與經驗的雙刃劍

    • 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可能因過度自信而忽視市場變化,導致巨額虧損。
    • 知識與經驗應該被視為輔助工具,而非唯一依賴的判斷依據。
  5. 持續學習與參與

    • 投資需要持續學習和參與,累積經驗和知識,提升判斷力和投資績效。
    • 參與市場能夠讓投資者更關心市場動態,從而更好地累積經驗。

這些觀點強調了投資中實戰經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學習和實踐中平衡信心與謹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