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原生家庭 第一部分 第六章 語言虐待型父母





父母的行為細項父母想法實際原因延伸
直接語言虐待直接地、公開地用惡毒的語言貶損孩子
舉例
真希望你從未出生!
只為你好
追求完美
使其無能
貶損的評價以及輕蔑的指責都會向孩子們傳遞非常糟糕的自我評價信息
他們無視孩子的情感,也無視自己頻繁的言語攻擊對孩子尚處於形成中的自我意識所產生的長期影響
包裝的語言虐待長期的取笑、挖苦、取侮辱性的綽號或是拐彎抹角的羞辱來對孩子發起攻擊開個玩笑
任何小孩都不懂得分辨玩笑和事實、取笑和威脅。
積極的幽默是強化家庭聯系最有價值的方法之一,
而貶損性的幽默在家庭環境中卻極具破壞性
孩子對挖苦或誇張式幽默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含義的層面上。

只是為你好這個世界很殘酷, 我們是在教你如何去適應它
父母一直都在與自己的無能抗爭
父母通過在子女面前建立優越感的方式來逃避自己無能的感覺
家長在童年時期往往經歷過匱乏之苦一一衣食的匱乏或是關愛的缺失

追求完美的父母父母強加給孩子無法企及的目標、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朝令夕改的規矩。
如果他們能敦促孩子做到十全十美,他們便是完美的一家人。
他們將維繫家庭穩定的重任完全推給了子女,以此來選撞他們無法提供這種生活的事實。
孩子應該擁有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一一犯個錯而己,又不是世界末日。

讓兒女感受到無能面對現實吧'親愛的, 畢竟你什麽事都做不好爭強好勝的父母

孩子的行為

衍伸行為實際的原因延伸
將信心建立在他人之上把正面的自我感覺建立在別人太在意父母的言行必須正視童年時期父母灌輸給子女並導致他們挫敗的信念, 奪回對自尊的掌控權。
缺乏信任、過度敏感過度敏感、差怯以及對別人的缺乏信任對語言的辨識能力過低
父母的言靈
孩子順從父母
當"你是'變為"我是"
父母就是孩子整個世界的中心負面評價的內化一一變"你是"為"我是"一一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礎
降低自我能力
低於自己實際能力的成就是換取內心平靜的代價
對成功心懷恐懼
要麽為了贏得父母的愛和讚許而不斷地苛求自己;
要麽極力反抗,甚至到了對成功心懷恐懼的程度。
完美主義的"3P"階段完美主義( Perfectionism)

拖延( Procrastination )害怕自己無法完美地完成工作,於是便一拖再拖
心理癱瘓(Paralysis)積累下來的待辦事項越多,就越是不知所措,他內心的恐懼就像滾雪球一樣愈演愈烈,最終使他一事無成
挨打與責罵
如果讓我在挨打和責罵之間做出選擇,我一定會選擇挨打。
因為挨打之後'傷痕都是看得見的, 至少人們還會同情你。

開明的父母會滿心歡喜地看待孩子能力的增長,爭強好勝的父母則常常會感到失落、焦慮,甚至是恐懼


父母的言靈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所以如果你無所不知的父母認定你是個壞孩子,那你就一定是。
如果母親常說"你真蠢, 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親常說"你真沒用" ,那你就一定沒用。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棍棒石頭可能會打斷我的骨頭,但話語決不會傷我分毫。"
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侮辱性的稱呼,貶損的評價以及輕蔑的指責都會向孩子們傳遞非常糟糕的自我評價信息,並對他們將來的幸福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挨打與責罵

如果讓我在挨打和責罵之間做出選擇,我一定會選擇挨打
因為挨打之後'傷痕都是看得見的, 至少人們還會同情你。
可是責罵會把人逼瘋,你卻看不到任何傷痕。沒有人會在意。
和侮辱比起來,身體創傷的愈合可快多了。

大多數家長都會偶爾對孩子說些貶損的話,這未必就是言語虐待。
但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為人的價值進行語言層面的攻擊,那就屬於虐待了。
與操控型父母一樣,言語虐待型父母也有兩種不同的行事風格。

直接語言虐待

有的父母會直接地、公開地用惡毒的語言貶損孩子。
他們可能會罵孩子愚蠢、沒用或是醜陋, 要是當初沒有把孩子生下來該多好。
他們無視孩子的情感,也無視自己頻繁的言語攻擊對孩子尚處於形成中的自我意識所產生的長期影響。

包裝的語言虐待

而另一種言語虐待型父母的行為則沒有這樣直接,
他們會通過長期的取笑、挖苦、取侮辱性的綽號或是拐彎抹角的羞辱來對孩子發起攻擊
他們常常會給自己的虐待行為披上一層幽默的外衣,他們會開些小玩笑。
比如"上一次我見到這麽大的鼻子還是在拉什莫爾山上呢" ,
或者"這真是件漂亮的夾克衫一一特別適合小醜" ,
或者"他們分配大腦的時候一定沒在家" 。
如果孩子或是其他家庭成員對此表示不滿,那麽虐待者一定會責怪他缺乏幽默感。
他會說"他明知道我不過是在開玩笑" ,
就好像他言語暴力的受害者其實是在配合他營造玩笑的效果一樣。
"我不是看你不順眼, 我只是開個玩笑而已,逗大家開心的。難道你看不出來嗎?"

任何小孩都不懂得分辨玩笑和事實、取笑和威脅。
積極的幽默是強化家庭聯系最有價值的方法之一,
而貶損性的幽默在家庭環境中卻極具破壞性
孩子對挖苦或誇張式幽默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含義的層面上。

我們都曾經拿某人尋開心過。
多數情況下, 這樣的玩笑都是無害的。
但是如果這些玩笑極為殘酷、頻繁發生並且出自父母之口的話,
便與其他毒害孩子的管教方式一樣,具備了虐待屬性。
孩子會相信並全盤接受父母對自己的評價。
所以父母反覆對脆弱的孩子開玩笑尋開心的行為既殘忍,又極具破壞性。

在受語言虐待的孩子一生中,他的神經末梢一直是暴露在外的,總覺得有人要傷害他、羞辱他。
他的過度敏感、差怯以及對別人的缺乏信任是他努力保護自己不再受到傷害的必然手段,但同時也是毫無效用的辦法。

"我說這些只是為你好"

許多家長以引導為名,實則向孩子施以言語虐待。
他們會將自己針對孩子的、殘酷的貶損合理化,
比如"我是在幫你成為更優秀的人",
或者"這個世界很殘酷, 我們是在教你如何去適應它" 。
這些虐待行為都隱藏在家長教育孩子的面具之後,所以成年子女很難意識到其危害性。

"面對現實吧'親愛的, 畢竟你什麽事都做不好,不是嗎?"-----父母說出的傷人話語
"成為成功者--但我知道你會失敗"

[例子]

維基的母親似乎一直費盡心力地想要通過一系列矛盾信息讓她年輕的女兒感受到自己的無能
一方面她督促女兒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而另一方面,她又告訴孩子她很差勁。
維基總是感到失衡,不論做什麽,她永遠無法確定自己做得究竟對不對。
當她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的時候,母親就會打擊她;
而當她覺得自己表現很糟糕的時候, 母親又告訴她,她的能力也僅限於此了,不可能做到更好。
有些時候維基明明可以建立起一些自信的,卻被母親無情地擊垮了,
而母親做這一切全都號稱"為了讓維基成為更好的人" 。

這種虐待型的父母究竟在做什麽呢?
維基的母親其實一直都在與自己的無能抗爭。
她自己的舞蹈事業遇到了阻礙,或許是婚姻所致,又或者她不過是拿婚姻當借口,因為她根本沒有信心去追求自己的事業。
維基的母親通過在女兒面前建立優越感的方式來逃避自己無能的感覺。
不論什麽場合,她都能隨時展開攻擊, 即使是在女兒的同齡人面前羞辱她也在所不惜。
讓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少女感到如此難堪,必然會給孩子造成難以平覆的精神創傷,
然而對於有毒的父母來說, 自己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爭強好勝的父母
使別人自覺無能並顯得自己有能力,維基的母親漸漸把年輕的女兒視為威脅。
隨著維基不斷長大,她變得越來越美麗、成熟,能力也越來越強, 母親想要維持自己的優越感也就越來越難。
她只好持續向女兒施加壓力,不斷地貶低她,以此來抵抗這種威脅。
開明的父母會滿心歡喜地看待孩子能力的增長,爭強好勝的父母則常常會感到失落、焦慮,甚至是恐懼。
他們大多不明白為什麽自己會這樣, 但是他們認定這一切都是孩子惹的禍。

經過青春期,小女孩開始成長為女人,小男生也開始變成男子漢。
孩子的青春期對缺乏安全感的家長來說,是一個極具威脅性的階段。
母親會因為自己年紀漸長、美貌不再而心生惶恐,
她們會將女兒視為競爭對手,總覺得有必要貶低她們,尤真是在自己的丈夫面前;
而父親則會覺得他們的大丈夫氣概和權感受到了威脅一一家里只能有一個男子漢,
於是他們會通過嘲弄羞辱的方式,讓兒子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和無能。
許多青少年公然與家長競爭,以此作為進入成年期的試水,也使得雙方的關系更加緊張。

同子女競爭的家長在童年時期往往經歷過匱乏之苦一一衣食的匱乏或是關愛的缺失。
所以不論現在擁有多少,他們依然會活在對匱乏的恐懼之中。
這類父母中有許多人會與孩子重演自己當年與父母或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
這種不公平的競爭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不論好勝的家長嘴上說要為孩子如何, 他們隱藏著的真實意圖都是要讓自己不被孩子超越。
他們無意中流露出的信息是強有力的,
"你不能比我成功"
"你不能比我更有魅力"
或者"你不能比我幸福"
換句話說, "我們都有自己的能力極限,而我就是你的極限" 。

這些信息在孩子的心里根深蒂固,即便他們成年後真的在某些領域有所建樹,也常常會產生巨大的負罪感。
他們越是成功,就越是感到痛苦,於是常常會親手破壞自己的成功。
對中毒的成年子女來說,低於自己實際能力的成就是換取內心平靜的代價。
他們下意識地對自己設立了諸般限制,好讓自己不會超越父母,以此來減輕自己的負罪感。
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是將父母對他們的負面預言變成了現實。

侮辱的烙印

這些言語虐待型父母不會大費周章地粉飾自己的不當行為,恰恰相反,
他們會用殘酷的侮辱、訓斥、譴責和貶損的綽號公然向子女展開狂轟濫炸。
這些父母對自己給孩子造成的痛苦和長期傷害渾然不覺。
這些露骨的言語虐待會像給牲口焰上烙印一般,給孩子留下深深的心理傷痕。

[例子]卡爾的父親
常說:"你的胸部聞起來臭極了... ...你的後背也是臭的。
要是大家知道你身上這麽髒這麽臭,他們肯定會特別討厭你。
卡爾說:"我可以發誓,我每天都要沖三次澡,衣服也一直換,還用了無數的除臭劑和香水,
但沒有任何效果,父親的反應還是一樣。
他最喜歡說的就是:"如果有人把你從里面翻出來看看,就會發現你渾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在散發著臭氣。"

我對卡羅爾說,聽起來是她的父親對她日益顯現的女性特征做出了非理性的反應,因為他不知道如何擺脫自己對此事的關注。
父親對女兒的性徵發育往往會感到不快甚至懷有敵意,這種現象十分常見。
即使是小女孩眼中慈愛體貼的父親,也可能會在她青春期的時候故意制造沖突,好遠離令自己無法容忍的、來自女兒的性吸引。

對於像卡羅爾父親這樣的有毒父親來說,女兒的性發育會引發他強烈的焦慮,而這種焦慮情緒讓他覺得他對女兒的迫害是正當的。
他將他的愧疚和不快全部歸咎於女兒,拒絕承認自己對那些不道德的想法負有責任。

我總覺得他在盯著我看'而且他總愛打聽我和男朋友在一起時的細節,讓我很心煩。
真實我們什麽也沒做,但他就是不信,他認定我同每一個約會過的男孩都上了床。
他總是說"你就說實話吧, 我不會責罰你的"之類的話。
他真的很想聽我講有關性的內容。

在青春期的情感旋渦中, 卡羅爾迫切地需要一位關愛她、支持她的慈父來給她自信。
可是恰恰相反,父親給她的只有無情的詆毀。
父親的言語虐待加上母親的毫不抵抗,嚴重傷害了卡羅爾的自信,她無法相信自己是個有價值的、可愛的人。
當人們稱讚她的美貌時,她滿心想的都是大家會不會聞到自己身上的難聞氣味。
不論多少來自外界的肯定和讚美都敵不過父親詆毀她的言論。

她自己先後從事的兩份工作也都很成功。
可惜我的安慰不足以讓她對自己改觀。
她心里旱己默認了父親強加於她的自我形象,認定自己是個毫無價值、令人討厭的人。
所以, 成年後她一直在追尋自己在少女時代所渴求的父愛,盡管這種渴求注定徒勞無功。
她選擇的都是些殘酷、暴虐或冷漠的男人一-正如她的父親, 並想方設法地讓他們以父親從未做到的方式來愛自己。

把正面的自我感覺建立在別人(包括她的父親和她選中的作為父親營代品的男人們)的看法上,
就等於是把自尊心交到他們手里任其擺布。
普通人都看得出來,這些掌握著她自尊的手具有多麽強大的破壞力。
她必須正視童年時期父親灌輸給她並導致她挫敗的信念, 奪回對自尊的掌控權。
在此後的幾個月里,卡羅爾漸漸意識到她的自尊心並沒商遺失,只不過自己一直以來都找錯了地方。

追求完美的父母

不切實際地期望子女十全十美是引發父母激烈言辭攻擊的另一個常見原因。
許多有言語虐待傾向的父母本身就是成功人士,可是他們往往會把自己的家變成宣泄事業壓力的垃圾場
(酗酒型父母同樣會對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然後又以孩子的失敗為由繼續酗酒)

追求完美的父母似乎生活在這樣的幻想之中:
如果他們能敦促孩子做到十全十美,他們便是完美的一家人。
他們將維系家庭穩定的重任完全推給了子女,以此來選撞他們無法提供這種生活的事實。
而孩子失敗,便會成為他們的替罪羊,背負起所有家庭問題的責任,當然, 還要再一次承受他們的責難。

孩子應該擁有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一一犯個錯而己,又不是世界末日。
這是他們嘗試新事物並建立自信心的途徑。
有毒的父母強加給孩子的是無法企及的目標、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朝令夕改的規矩。
他們期望孩子能成熟地面對這一切,可是這種成熟唯有通過生活閱歷的積累來實現,孩子是做不到的。
孩子不是小大人,但有毒的父母卻期望他們能有和大人一樣的表現。

在保羅繼父的心底,那個瘦小、怯懦又無能的孩子依然存在,
而保羅身上那些似曾相識的特質使繼父將他視為自己痛苦童年的象征,於是不由得對保羅大發雷霆。
他無法面對自己曾經的無能,只好把保羅當成替罪羊。
他用無法企及的完美要求來欺壓保羅,並在他無法達到標準時出言譏諷侮辱,這樣做使他對自己的強壯有力、大權在握深信不疑。
他甚至根本沒有想過自己的行為對保羅所造成的傷害,他覺得自己是在幫助孩子趨於完美。

完美主義的"3P"階段

盡管保羅的繼父已經從他的生活中消失了,但他說過的那些侮辱性的話語仍在保羅的腦袋里揮之不去,可以說他仍在牢牢地控制著保羅。
於是,保羅深陷被我稱為"3P" 的困擾中無法解脫:完美主義( Perfectionism) ,拖延( Procrastination )以及心理癱瘓(Paralysis)
保羅的繼父向他灌輸了追求完美的意識一一這就是所謂的完美主義。
保羅害怕自己無法完美地完成工作,於是便一拖再拖一一這便是拖延。
但是保羅積累下來的待辦事項越多,就越是不知所措,他內心的恐懼就像滾雪球一樣愈演愈烈,最終使他一事無成一一這就是心理癱瘓。

對成功心懷恐懼
追求完美的父母的成年子女通常有兩條路可走:
要麽為了贏得父母的愛和讚許而不斷地苛求自己;要麽極力反抗,甚至到了對成功心懷恐懼的程度。
還有一些人, 比如保羅, 一直過著失敗的生活,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面對成功。
對保羅來說,成功就意昧著停止反抗,意昧著他將屈服於繼父的要求。
如果我們沒能將他繼父的聲音從他頭腦中抹去,那麽保羅很可能會在職場上繼續失敗, 不斷地更換工作。


[例子]最殘酷的話:"真希望你從未出生!"

她的脾氣非常暴躁,從來不肯饒過我,更何況我跟我那老子的長相幾乎一模一樣。
她幾乎每天都在說希望我"從來沒有出生過"之類的話。
心情好的時候,她會說"你跟你那該死的爹長得可真像,也和他一樣壞",
心情不好的時候,她就會說"我希望你爸死掉,你也死掉,你們都應該在墳墓里爛掉" 。

賈森的母親向他傳遞了明確的信息: 她並不需要他。
在父親離家之後,母親也無意介入兒子的生活。
而父親的行為也強化了這一點:賈森的存在毫無價值。

賈森在警局擔任員警的職務,值勤時常常衝鋒陷陣。
賈森不自覺地想要通過在警局的表現成為一個盡職而順從的兒子。
從本質上來說,賈森極力想、抹殺自己的存在,意圖以間接自殺的方式采取悅母親。
他清楚取悅母親的方法是什麽, 因為她明確地表示過:"我希望你死掉。"

這種形式的言語虐待除了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令他們感到困惑迷惘之外,也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在言語虐待型父母的子女中,像賈森這樣有自殺傾向的十分常見。
對於他們來說, 正視並處理兒時與父母的畸形關系對成年生活的危害確實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當"你是'變為"我是"

毫無疑問,孩子會因為朋友、老師、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貶損受到傷害,而最容易帶來傷害的還是父母,
畢竟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所以,如果你無所不知的父母認定你是個壞孩子,那你就一定是。
如果母親常說"你真蠢", 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親常說"你真沒用",那你就一定沒用。
孩子們不會從真他角度審視這些評價並提出質疑。
當你從別人嘴里聽到關於自己的負面評價,並讓這些評價進入你的潛意識時,你就是在"內化"它們。
負面評價的內化一一變"你是"為"我是"一一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礎。
言語虐待不僅嚴重損害了你作為一個可愛的、有價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當的自我認知,
還會對你的生存方式及成就價值產生必然的負面預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