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原生家庭 第一部分 第四章 酗酒型父母
酗酒家庭公式=當事者否認+配偶否認+正常家庭偽裝 | 家庭的問題越是嚴重孩子就越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 成年人之間成功的關係,不論是愛人還是朋友之間,很大程度上需要雙方互不設防,彼此信任且開誠佈公 |
家庭替罪羊 | 父母發出的信號以及製定的規則變換得太頻繁、 太出人意料,常常令孩子應接不暇。 孩子成了父母受挫失意時的出氣筒,是父母所有弄過的替罪羊。 | |
客廳裡的恐龍 | 謊言、藉口和秘密 | 不相信任何人 正常家庭偽裝 |
不相信任何人 (延伸個性:忌妒、佔有慾和懷疑) | 喜歡跟與感情涼薄的人來往 | 因為他們可以想像自己身處一段親密關係中,同時又不必面對內心對真正的親密關係的恐懼。 |
正常家庭偽裝 | 否定自己的情感和感知能力的正確性 =>無法行形成自信心 =>受人猜疑 =>刻意迴避自己意見 =>家中的共謀者 | 與家中的共謀者形成扭曲的忠誠 |
酗酒型父母的子女通常有的三個人格特質 | 1.角色倒置(黃金孩子) | 孩子被迫肩負起家長的角色,失去了供他學習的榜樣 |
2.強迫性重複 | 酗酒者的子女成年後的配偶常常也是酗酒者 重現過去衝突是因為希望這次可以讓一切進展順利 | |
3.酒友制 | 酗酒父母的子女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也會成為酗酒者 |
酗酒家庭公式=當事者否認+配偶否認+正常家庭偽裝
客廳裡的恐龍
"不認賬"對酗酒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酗酒就像是客廳裡的恐龍,
對外人來說,恐龍是不容忽視的客觀存在,
但是對生活在這幢房子裡的人來說,既然無法驅逐恐龍,那就只好對此視而不見,
這是他們得以共存的唯一方式,謊言、藉口和秘密就像空氣一樣充斥在這些家庭裡,
給家中的孩子造成了極大的感情困擾
酗酒父母的家庭的情感和心理環境與吸毒父母的家庭大致相似
這個大秘密具備三個要素:
當事者否認 | 配偶否認 | 正常家庭的偽裝 |
在大量的證據以及自己令家人感到恐懼和羞辱的行為面前,酗酒者仍矢口否認自己酗酒的事實 | 酗酒者的配偶(常常也包括其他家庭成員) 否認問題的存在 他們通常會找些理由來為酗酒者開脫, 比如"母親不過是喝點兒酒放鬆一下" "父親在地毯上絆了一跤" 或是 "父親丟了工作是因為他的老闆很刻薄" | "正常家庭"的偽裝是家庭成員在彼此和外界面前做出的假象 |
正常家庭偽裝的迫害
"正常家庭"的偽裝對孩子來說尤為有害
因為這會讓孩子否定自己的情感和感知能力的正確性。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被迫對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說謊
那麼對他來說想要培養強大的自信心幾乎是不可能的
負罪感會讓他懷疑人們是否會相信他
長大以後,受人猜疑的感覺依然存在
所以他們會刻意迴避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去流任何情感,許多酗酒者的成年子女都變得痛苦而怯懦
要將"正常家庭"的偽裝硬撐下去是極莫耗費精力的
孩子必須一直保持警覺,常常害怕自己會一個不小心暴了家醜,背叛自己的家庭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發生,他往往就不去與人交朋友,所以形單影只,內心十分孤獨
這種感覺使他在家庭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使他對少數與自己共同保守秘密的人一一家中的"共謀者們"產生了一種強烈而扭曲的忠誠
對父母強烈的、是非不分的忠誠成了他的第二天性
就像所有不及格、不稱職父母的子女一樣,
酗酒者的子女也常常覺得自己被父母無視
這也造成了一個無法擺脫的困境:家庭的問題越是嚴重孩子就越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例子]-孤獨的孩子
格倫說
朋友們的父親與他們一起做過的事情,我父親從來都沒和我做過
我們從未一起打過球,更沒有一起看過比賽
他總是說:"我沒時間,以後再說吧"
但是他總有時間坐在那兒喝個爛醉
媽媽總是說:"別總拿你的事來煩我,你就不能跟朋友們出去玩嗎?"
可我哪有什麼朋友!我不敢帶任何人回家家里人
對我不聞不問,好像也不關心我有什麼而煩要別找他們來解決就行了
我問格倫,他是否認為小時候讓他不敢積極表達自己觀點的恐懼, 現在仍在控制著已經成年的自己
酗酒型父母的子女常有的三個人格特質
角色倒置
他無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表達自己的情感,於是只好把它們壓抑在心底
成年之後,他仍在延續這一模式
當格倫幫忙把父親安置在床上時,當他努力讓父親不再煩躁時,他的行為是家長式的,而不是孩子式的
當孩子被迫肩負起家長的角色時,便失去了供他學習的角色榜樣,
這對他正在形成中的自我認同感產生了威脅,這種極具危害性的角色倒置在酗酒家庭中尤為常見
有毒的家庭中大多 存在著角色倒置的情況
有毒的家庭中大多存在著角色倒置的情況,
在酗酒家庭中,酗酒的父母通過他們惹人憐憫、著困潦倒而又不理性的行為,
主動搶占了孩子的角色,他們自己就是難以管教的孩子,如何容得下家裡再有其他孩子?
強迫性重複
對過去痛苦經歷的重現被 稱作"強迫性重複" 。
酗酒者的子女成年後的配偶常常也是酗酒者
其實,每個人都有重複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
不論這些情感是多 麼痛苦又或者對自己有多麼大的傷害 。
這種熟悉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 舒適感和整體的架構 。我們知道其中的規則,也知道會出現些什麼狀
更重要的是,我們重現過去的衝突是因為我們希望這一次可以讓一切進展順利-一我們最終將贏得這場戰鬥 。
不一樣的是 ,雖然童年時沒能拯救自己的父母,但這一次他卻相信自己可以在同樣的問題上拯救他的 子 。
酒友制
酗酒父母的子女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也會成為酗酒者,這些人中有不少是很小的時候便在酗酒父母的誘導下第一次接觸酒精的 。
初次的飲酒嘗試在父母和子女之間建立起一種特殊的 , 並且常常還很隱秘的關聯 。
這種特殊的"共謀模式"對孩子來說 , 就像是戰友之間的情誼。這通常會讓孩子更容易獲得父母的愛和讚許 。
即使孩子尚未被父母主動招募到酗酒者的行列,他仍然很容易受其影響並最終變成一名酒徒。
我們還不能確定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狀況一一 或許在上癮行為或生化方面的疾病上存在著某種遺傳傾向 。
還有一種可能性很大的原因是:孩子的許多行為和信念是通過對父母的模仿和認同形成的 。
酗酒父母留給他們成年子女的是憤怒、沮喪、鬱鬱寡歡、敏感多疑、破裂的關係以及過度的責任感 , 同時他們也留下了應對的辦法一一酗酒 。
無法信任任何人
大部分酗酒者的成年子女對親密關係心懷畏懼 。
這是因為他們最初且最重要的關係教會他們:他們愛的人也會傷害他們,而且非常難以捉摸。
成年人之間成功的關係,不論是愛人還是朋友之間,很大程度上需要雙方互不設防,彼此信任且開誠佈公
一一而這些因素在酗酒家庭中早已遭到無情的摧殘 。
所以,對許多酗酒者的成年子女來說,因內心極度矛盾而變得感情涼薄的人往往更具吸引力,
因為這樣一來,他們便可以想像自己身處一段親密關係中,同時又不必面對內心對真正的親密關係的恐懼。
信任是我們的感情產物中最孱弱的一種,在嚴酷的條件下 , 它通常是第一個消亡的
在中毒的成年子女所受到的傷害中 , 信任缺失是最普遍的一種
忌妒、佔有慾和懷疑是許多酗酒者的成年子女的人際關係中反復出現的主題
他們很早便知道,關係總會遭到背叛,愛最終會招致痛苦 。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所有父母都會有前後矛盾的狀況 , 但是這種"今日對明日錯"的症狀會在酒精作用下得到顯著的強化 。
父母發出的信號以及製定的規則變換得太頻繁、 太出人意料,常常令孩子應接不暇。
父母把批評當作一種控製手段,不論孩子做什麼,他們總能找到可以展開批評的細節。
孩子成了父母受挫失意時的出氣筒,是父母所有弄過的替罪羊。
這是酗酒父母對自己的失職進行辯護和宣洩的狡猾手段 。
對於酗酒家庭中的孩子來說,替罪羊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角色 。
有些孩子會通過自我傷害或是違法行為來塑造他們負面的自我形象,
而另一些人則不自覺地用情感甚至身體上的各種症狀來懲罰自己一一就像卡拉時常會頭痛一樣 。
黃金孩子
有些酗酒者的孩子被迫成了替罪羊,也有些則被迫承擔起家庭英雄的角色-一"黃金孩子" 。
這種孩子,因為被迫肩負起重大責任而被父母和外界的讚賞包圍 。
表面看來,這種讚譽似乎賦予了這些英雄式的孩子一個積極正面的地位 , 比起家庭的替罪羊可好得多了。
但事實上,不論是童年生活被剝奪還是小小年紀便淪為家中的頂樑柱,孩子們的經歷何其相似。
不管是童年時期還是成年以後黃金孩子一直在強迫自己去完成難以實現的完美目標,絲毫不敢鬆懈 。
他沒有被當作 一個天生具備價值的人來對待並由此建立起自尊核心。
他的自尊來自外在的讚美、獎勵和分數,而不是內在的自信 。
他的動力或許也包含了補償的因素。
我要他直面這樣一個事實:成為家庭英雄真實是他應對糟糕童年的非常手段。
不幸的是,他從未學會如何讓自己鬆弛下來。
佔有慾
酗酒家庭的環境以及家長的性格既不可測,也無法承受,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無不遭受其害。
為求自保,他們的成長往往伴隨著一種強烈的需求,希望生活中的所有人所有事都在掌握之中。
自信的缺少迫使他尋求其他的控制之法,於是他選擇替代一些操控別人的手段,
此類故作慍怒或挑剔斥責,並且已運用得相當得要領。
和許多酗酒者的成年子女一樣'控制他人的需求造成了格倫最害怕看到的結果,眾人的排斥和背離
諷刺的是,童年時為了對抗孤獨而採取的防禦措施卻正是成年後令他感到孤獨的禍端。
結語
儘管酗酒者給家人造成了很多痛苦,他們的伴侶卻不自覺地對他們的濫飲予以支持。
通過默許,共依存者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他們願意為伴侶的破壞性行為所帶來的災害收拾殘局
共依存者或許會嘮叨,哭訴,辯解,對抗,威脅,暗示最後通牒
但極少再人願意表明足夠的立場來促成任何意義重大的改變。
酗酒家庭的運轉基於一種危險的平衡,每個人都在扮演著自己被指派的角色。
一旦卡拉和她的母親開始積極地解決她們的問題,整個家庭便會受到強烈的衝擊。
而現實中,父親是一個典型的共依存者,通過矢口否認自己的家庭存在問題,放任妻子變成一個可憐的酒鬼。
當她不省人事的時候,他卻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支配整個家庭。
她的無助,伴隨她扭曲的忠誠感,讓她對丈夫肆無忌憚的暴行準默許。
和許多共依存者一樣,格倫的母親真實是將自己變成了孩子,而家中真正的孩子則因此失去了庇伊
直到今日,格倫仍然掙扎於自己對母親的矛盾情感:他既想救助孩子般的母親,又因她身為母親卻未盡其責而心存怨憤。
在理想的世界中,你的父母會為自己的酗酒行為負起全部責任,參加治療項目,最終戒酒成功,清醒地面對世界。
他們會承認曾給你的童年造成恐慌,努力成為有責任心的慈愛的家長。
酗酒,否認以及歪曲現實等諸多問題常常在父母一方甚至彼此去世之後依然留存。
許多酗酒者的成年子女熱切地期望他們的家庭生活會神奇地演化成“奧茲和哈里特”模式,但這樣的期望最終只會讓人大失所望
格倫的錯誤在於他一直在等待父親做出改變。
如果不能改變父母,那麼就自己做出改變。
你的幸福沒必要仰仗父母。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下您的心靈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