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


前言:
站長在進入研究所之前,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充足
不知道怎麼當一個“好的”研究生
在高雄逛書展的因緣際會下
恰巧碰到這本書的展售,二話不說就買了XD(腦波弱

這本書配合著一些研究生學長姐們的真實故事
歷史上的真實事件以及作者的一些真實經歷
配合著這些“事件”講述一些研究生的“道理”

誠然這本書不一定適合每個研究生
因為每間實驗室的風氣都不一樣
老師帶研究生的方法不一樣
研究主題的找法不一樣
研究的方式不一樣等等
所以裡面講的“建議”須視情況調整XD

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透過本書“想”到什麼?

以下是我讀完本書所做的重點整理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購買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146786

書籍資料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
電子書/平裝
作者: 彭明輝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9/05
語言:繁體中文


1 本章重點回顧

研究的方法與目的就是為問題尋找正確或較可靠的答案,或者為問題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這一套方法與程序可以用來解決產業界、政府機構和學術界的問題,也可以用來解決人生中其他的關鍵問題。
研究的過程始於文獻回顧,創意是用來走完最後一哩路。

文獻回顧,避免重蹈覆轍
站在肩膀,參考學長資料
發揮創意,論文推陳出新

先從文獻回顧去了解前人的失敗經驗和教訓,避免重蹈覆轍,藉此降低風險;
接著吸收前人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才是分析既有答案的缺點與不足處,用自己的創意(聰明和運氣)想出改進的辦法,以便推陳出新。

文獻回顧能力的提升, 是美國在太空競賽中反敗為勝的關鍵。

如果要以最低的成本和風險去促進台灣的產業升級,就必須提升企業界的文獻回顧能力,充分活用先進國家既有的學術文獻、技術報告和專利文件,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把創新的資源集中在刀口上, 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後發優勢。

2 本章重點回顧

學位論文的兩個要件是原創性或新穎性,以及嚴謹性與客觀性。
後者使它不同於具有創意的發明、經濟評論、設計與文藝作品。

學術著作必須兼具七項要件

  1. 原創性
  2. 可靠的證據支持
  3. 批判性的檢視過程
  4. 理論性、系統性與一致性
  5. 客觀性與可重複性
  6. 跟學術界的明確關係與對話
  7. 清晰的文體與敘述

這些要求各有其用意,沒有一項是虛設的
學術研究的核心能力有三項

  1. 創新的能力
  2. 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必須跟專業領域內的知識緊密結合。)
  3. 文獻回顧的能力

品質低劣的論文通常是因為欠缺三種最基本的研究能力,為了培養出這三種能力,你需要盡責的指導教授、好的學習環境,和認真的學習歷程。

3 本章重點回顧

第一階段,流派的缺點
第二階段,提出創新
第三階段,反復驗證假說

要盡早決定指導教授、研究主題,以及研究題目,才能將文獻回顧的有限時間聚焦在攸關研究題目的重點上。

研究過程中,第一個階段性目標,是整理出既有學術文獻中的共識與爭議,以及各個流派的大致特色與優缺點。
這個工作最好在碩一寒假結束前完成。

研究過程中的第二個階段性目標是提出創新的策略與研究構想,並且完成可行性的評估和完整的文獻回顧。
這項工作要盡量在一年級暑假結束以前完成。

研究過程中的第三個階段性目標是完成理論發展, 彙整各種證據, 反覆檢證與論證假說中的答案或解決方案,
並且據以調整假說、假設條件與適用範圍,直到有足夠的貢獻且找不到弱點為止。
假如其他工作都很積極地按照預定時程完成, 這個艱難的工作只有六個月的可用時間。

最後的一示範案例設計、論文撰寫與修改、準備口試,以及修改論文後提出正式論文等工作,
共需約三個月左右的時間。

論文品質的真正差別往往不在於它們最後的答案,而是在於他們回答的方式和證據有多嚴謹、可靠
最著名的論文不必然是最富有創意的,但一定是最嚴謹而讓人不得不信服的。

即使指導教授構想好創新的策略和研究的架構,
你還是必須要親自去充分吸收相關的學術文獻,了解各派的一爭議與共識,
才不致將一個傑出的研究構想執行成漏洞百出的研究成果,
無論你的指導教授將你的研究構想規劃到多完善、仔細,
從文獻回顧培養出專業級批判能力是一項無法省略(也不該省略)的工作。



4 本章重點回顧

批判性思考含六種能力

  1. 分析
  2. 評估
  3. 推論
  4. 解釋
  5. 詮釋與解讀
  6. 引導與組織自己的思考活動

批判性思考重視的並非徒具形式的思考活動,而是思考活動所能達成的品質或嚴謹性。
因此批判性思考的教與學迴然不同於數學或基本邏輯,後者有一套明確的操作程序可以依循,
只要動作正確結果就是正確。

批判性思考比較像是「能懂而無法明確說出來」的「默會知識」或「隱性知識」,
因此它的教與學比較像美術、舞蹈和音樂,老師可以帶著你練習,可以示範給你看,
但是同一班的學生學完以後,所表現出來的品質卻差距甚大,反應著每一個人領悟力的差異,
以及老師是否能以個人化的指導糾正錯誤,並及時給予正確示範。

此外,批判性思考的學習過程,必須跟各問題所屬領域的專業知識結合在一起。
當一個人對特定問題的背景知識知道得愈充分、深刻、細膩,他在該問題上表現出來的批判性思考就愈周廷、細膩而深刻。
因此,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很難像數學或基本邏輯那樣,
獨立於專業知識之外去傳授,也很難在嚴重欠缺專業知識的情況下表現出來。

以討論為主的課程中,如果老師的教案設計得有系統,且上課引導得好,
學生可以在每一個案例討論中,練習批判性思考的各種活動,從分析、評估到解釋與詮釋等,
並且透過這些練習與老師的示範去磨練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文獻回顧可以培餐出更深入研究主題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你可以從這過程獲得更細密、周延而深入的專業知識,
也可以通過成熟學者在文獻中所展現的批判性思考,來揣摩更加隱性,卻更細膩、深刻、嚴謹的批判性思考。

指導教授的責任是培養你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替你解決問題。

他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協助你培養所需要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指引你修課
組織並指導研究室內的論文報告與討論
以及針對你的研究題目給予個人化的指導。


5 本章重點回顧

每一種研究主題都包含非常多樣的論文題目,足以滿足各種不同的興趣和專長,可以適合每一個人的特質和興趣。
因此,最好是盡快決定研究主題,以便有較多的時間去決定論文題目。

選擇一個論文題目之前,最好先從較寬廣的視野去了解該研究主題的背景
曾經有過的題自類型、特性與要件,以及主要的爭議和共識,以便較踏實地解放創意和想像力。
如果只靠自己憑空想像,可能絞盡腦汁想出來的都是不具學術研究價值的題目。
當你從較寬廣、完整的角度去看個別的研究子題時,
比較有機會跳出單一議題的狹隘視野,而從各種不同角度的交叉分析、思考去構思,從而跳脫既有研究框架的限制。

學術界重質不重量, 基本工資研究裡的兩篇論文,就足以扭轉經濟學界長期以來的主流信仰,
和六大冊論文歸納出來的研究調查報告,依靠的是證據與論證過程的嚴謹性。

大衛﹒卡德和艾倫﹒克魯格的研究方法是取法自醫藥學界,
柏克萊的萊奇教授等人是分析與歸納經濟學界的研究結論而得到的;
近年來研究雇方調適工資上漲壓力的機制時,各種研究方法、研究設計,以及研究對象的選擇不一而足,如同創意的大解放。只要研究過程夠嚴謹,對學術界過去的累積有充分的了解,每個人都可以對學術的創新有貢獻。



6本章重點回顧

大學時代的書籍是精心組織過的材料,適合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逐行逐字讀懂。
期刊論文是寫給專家讀的,你必須自己找出相闋的背景資料,擷取需要閱讀的章節、段落,安排最有效的閱讀次序。

讀論文不能急著一次就讀懂,要像剝洋蔥般,一次讀懂一層,順其自然地由外向內,由淺而深地漸層讀懂,
每一次的閱讀都只求增進下一次閱讀峙的理解能力。

第一次讀的時候,只想辦法懂最粗淺、易懂的部分,
藉此判斷你所需要的其他背景知識,並且找相關的科普級文件來閱簣, 以提升背景知識。

第三次閱請峙,設法確定這篇論文所屬的學術領域、使用的方法, 想解決的問題,以及最適合用來描述它們的學術術語, 
然後找出相闋的入門級學術文件來閱讀,進一步提升背景知識。

第三次閱讀後應該可以讀懂論文的一、兩成,
你可以據此去找出跟這論文主題或方法較接近而易讀的書或碩、博士論文,找出書中較密切相關的章節、或段落,不吃力地讀過一次,藉此增加較深入的專業知識。

第四次閱讀後可能可以懂論文的三、四成,然後去粗略遭遇這一篇論文後面的參考文獻,
找出有助於你進一步理解原來期刊論文的段落,並讀完它們。

第五次閱讀後可能可以讀懂七、八成,且有能力研判自己欠缺的其他背景知識。
然後,你上網找出對你有用的論文、報告、課本或專書,只挑你需要的章節、頁次、段落出來讀,
再加上自己的分析、理解與推理能力,以便把論文最後(最難懂)的部分給讀懂或想通。

與主一次讀懂一篇期刊論文,不如一次懂一整批與該主題相闋的論文。
此外,只有在你已經確定某一批論文確實跟你要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否則不需要急著用本章的方法去完全讀懂它們。



7本章重點回顧

研究工作與文獻回顧的第一步, 是利用回顧型論文了解一個研究主題的模概,
包括問題背景與學術研究的起源, 主要的發展歷程、研究子題的相互關聯、各種觀點、立場與流派,
重要的代表性著作與研究成果,各家各派的主要爭議與共識, 以及最新的研究課題和發展趨勢。

  1. 前述文獻回顧的目的,是為了回答三個問題: 
  2. 這個研究主題內一共有多少種類的研究子題?
  3. 這些研究子題的訴求或創新又可以分為哪些類別?
    假如我決定了一個研究子題,我可能的訴求和創新該如何設定?有利於我的證據、方法與流派有哪些?不利於我的證據、方法與流派又有哪些一?

而最終目的則是找出一個最有機會突破既有的論文題目,同時掌握它跟其他研究子題的關係。

文獻回顧要力求涵蓋所有可能的觀點、立場與流派,
以使用不同立場的論文彼此攻錯,藉此提升自己閱讀與思考時的批判能力。

當你手上有好幾篇回顧型論文的時候,要按照它們的難易程度安排閱讀次序,
先讀容易讀的,最難讀的留到最後, 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文獻回顧的目的,並非只是消極地吸收文獻中的知識並加以整理, 
而是為了要回答你自己所提出來的問題(疑點或假說) , 以及激勵進一步的思考與創意。

好的研究程序應該是由粗而細且由淺而深地發閉、閱讀與思考,
因此在決定研究題目之前,沒必要鉅細靡遺地讀懂任何難懂的原創性期刊論文。


8本章重點回顧

設計研究題目時,
第一個要領是「問題越明確,通常證據與論證過程也會越明確而嚴謹」。
而且,當問題被表述成因關係的形式時,最有機會找到明確而可靠的驗證方法和結論。
而因果關係的最終發展就是量化的公式。

研究範圓的適當剪裁,會使得研究結果具有較高的客觀可重複性。
因此, 研究範圓的剪裁也是攸關研究成敗的關鍵因素。

不論是問題的答案或解決方案,或者一套理論,
其有效性通常都有時間、空間和其他條件上的限制,不太可能在任何時間、空間、國情與社經環境下都適用。
如果研究者在驗證一個答案或解決方案的有效性時,
證據擷取的範園太廣,而超乎該答案或解決方案的適用範圍,就可能會得出前後不一致或矛盾的結果。
如果審慎比對、分析過去研究成果中的矛盾,就有機會找到適切剪裁研究範圍的辦法。

研究題目與研究範圍的選擇,是一個漸進的緊焦過程, 
而且研究的焦點和範圍,會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而移動、擴大、縮小,不是一成不變的。

實際的問題通常必須經過抽象化與精簡化後,才能變成學術問題。
「有限長木棍在二維不可壓縮流體中之流場分析」取代口語化的「海底潛水艇周邊之壓力分布」
是在保留問題的核心,去除次要的細節, 以便讓問題變成可以被精確而客觀地回答,
同時也讓這個研究的適用範圍變得較寬廣。

將研究主題定義成與學術文獻對話、接軌的問題後,可以引用學術界既有的理論、觀點和累積的經驗去研究新問題,
而事半功倍,也可以避免浪費力氣去研究跟既有學術知識重疊的部分。

研究題目的兩種基本類型是為問題尋找正確的答案,或有效的解決方案。這兩種題目是緊密相闋的.
甲問題的答案往往是乙問題的解決方案。
因此,當甲問題有突破性的新答案時,往往意昧著乙問題的解決方案需要緊跟著做必要的調整。
其他類型的研究題目也都跟這兩種研究題目密切相關。

一個研究主題內,所有類型的研究子題都是直接或間接相關,
這種相關性提供研究者豐富的創意來源,以及多樣性的批判性基礎。
因此,必須了解一個研究主題內各種類型研究子題的關係才能從較寬廣的視野掌握研究的方向、各種批判角度,
以及研究發展過程必須考慮的因素。

一個研究如果只是去探討兩個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往往是不夠的;
還必須進一步去深入探討因和果之間,每一個演變步騁的機制和原理,從而發展成一套理論體系。

當因果關係與相闋的理論都被量化以後,原本看起來不相闋的證據和事件,會被緊密連結成一大片,
研究者可以從許多間接的證據和不同的角度,檢驗一個簡單的因果關係,因而有更多「證偽」的機會,
也因此大幅度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度。

任何一個研究子題的突破,都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研究子題的突破。
有些人的研究策略就是隨時注意相關領域的重大突破, 以便趁機尾隨其後,在相闋的研究子題上借力突破。

留言